胶州市作为半岛地区的枢纽门户,区位优势显著、交通条件便利、具有坚实的产业支撑。该市抓住胶东国际机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铁路口岸建设的机遇,启动了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国际物流港建设,作为胶州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该市邀请了国家高层次专家进行把脉,高起点高标准制定《胶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2013~2020)》(以下简称《规划》),目前《规划》框架已经完成。在空间布局上,该市将按照以半岛供应链组织和服务中心为核心、“两园两中心”为支撑的总体布局,高标准建设空港国际物流园、铁路国际物流园、临港物流中心和青岛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
发展目标
2020年“智慧物流”初具规模
根据该《规划》,胶州将以物流
业带动胶州产业升级和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提升物流业在胶州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和引擎作用;强化胶州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区域影响力;将胶州建设为山东半岛的重要物流枢纽城市、半岛供应链组织与服务中心、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物流节点城市。
到2020年,该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胶州GDP比重达到11.4%。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达到8~10家,4A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达到15~20家。形成海陆空统筹的综合物流体系,推进标准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在现代物流产业中的应用,采用数字技术、传感技术和前沿信息技术构建“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可视化、自动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智慧物流”建设初具规模。
总体布局
构建两大园区两大中心
从空间布局上看,胶州市将构建“两园两中心”总体布局。两园指空港国际物流园、铁路国际物流园;两大专业物流中心指临港物流中心、青岛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
半岛供应链组织和服务中心指航空物流产业集群、铁路物流产业集群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北接济青高速,东临大沽河,南靠胶新铁路,西至胶州市西外环,占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临港物流中心选址站前大道以东,双积路以西,青兰高速以南,旺港路以北,2020年占地面积6000亩,打造工业物流示范基地。青岛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在S397以西,赵家庄至黄大路以南,2020年占地面积2000亩。发展目标是打造半岛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农副产品商贸物流信息中心、农副产品区域配送中心、大宗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和保税仓储中心。“我们今年将积极推进《胶州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实,并且分别细化空港国际物流园、铁路国际物流园、临港物流中心、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的规划,高标准建设两大物流园区、两大物流中心,构建全市物流业发展的骨干框架和主要承载平台。另外,对接胶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超前谋划空港物流园发展。充分结合国内外机场空港物流建设经验,提前统一规划设计集航空运输及陆空联运服务、工业、商贸物流仓储加工、运输配送、物流信息服务、保税物流等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航空物流园区,建设货运服务效率一流的国际知名的空港物流园区。”胶州物流工作推进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发展重点
构建国际多式联运枢纽门户
胶州市物流业的发展重点为“构建一个门户、打造一个平台、重点发展三大物流业态”。即,构建国际多式联运枢纽门户,打造半岛智慧物流平台,大力发展航空物流,积极提升冷链物流,加快国际商贸物流发展。
对此,胶州物流办有关负责人指出,该市在打造多式联运枢纽城市方面,一是要构建集成多种运输方式的交通物流体系。该市交通优势主要体现为集空、公、铁、海运于一体,充分发挥这一交通优势需要实现这四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化连接。该市将引导物流企业试验“海-公-铁”公路短驳和胶黄铁路班线化运输等海铁联运形式,扩大青岛前湾港海铁联运比率,增加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货源,充分发挥中心站和霍尔果斯跨境运输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日韩货物通过中心站过境运输方式运送货物。同时,超前规划航空运输和公路、铁路、海运的对接,依托通畅的多式联运交通网,扩深胶东国际机场的腹地资源;二是完善口岸功能。积极争取海关早日入驻铁路国际物流园,完善铁路国际物流园口岸功能,简化跨境运输的手续,提高铁路国际物流园的运行效率;三是培育引进大型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支持多式联运经营人构建国际化的多式联运网络和适合该市实际情况的多式联运经营模式,加快在铁路国际物流园形成以中心站为龙头带动企业,多家大型联运经营企业共同支撑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企业聚集区。
里岔将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
雨润集团主力打造 占地3000亩布局五大功能区
根据相关规划,胶州市将在里岔镇建设一处大型的综合物流中心,目前,这一综合物流中心正在从规划走向现实。记者新近获悉,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已选址在里岔建设,江苏雨润集团将作为主力打造这个集展示交易、冷链物流、电子商务、食品配送、综合服务、生活配套于一体的大型农副产品交易项目。
进展雨润集团成建设主力
为改善青岛市农产品的交易环境,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青岛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一处大型的农产品交易中心。经过考察论证,该项目最终落户胶州市里岔镇。“胶州市与雨润集团已签署初步协议,有关细节还在进一步协商。该项目投资额92亿元,建筑面积330万平方米,规划占地面积3000亩,将建设仓储物流保税区、市场交易区、深加工区、综合服务区、生活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其中,仓储物流保税和市场交易区是规模比较大的两个板块,雨润打算在市场交易区建设5000个摊位;综合服务区提供检测、会展、金融、人力资源等服务;生活服务区内设商业街、中小型超市、餐饮店、美容美发、医药店、金融网点、家政服务等配套设施。全部达产后,年计划市场交易额为220亿,实现税收2亿元。”里岔镇经贸办主任刘海勋对记者说。
目前,在该项目规划区域内,已建成总占地面积460亩的冠华农产品物流中心,入驻有冠宇生态农业园、金瑞联海洋生物、业康农业、乐土农产品等8个企业。项目区内已硬化4条主要道路,建设了一座35KVA变电站,铺设了雨水、污水及供水管道;建设了恒温、低温两用库、保税专用库、加工车间共约12万平方米,这些仓库的单次存储量达到10万吨,年存储量达到60万吨;引进了先进的制冷技术,制冷系统全自动管理、控制,实现库区单体分控,库内温度即时显示;配备了国际名牌叉车、高标准地磅,机械化装卸,高效快捷,可以满足全年全天候各类蔬菜、农副产品供应。“雨润集团计划今年上半年开始启动建设,其投资建设部分将与已建成区域联成一片,形成一个大型的农产品集散地。”刘海勋介绍。
目标半岛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根据相关规划,按辐射半径150公里测算,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涵盖(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人口近3000万人。项目定位以“立足青岛,面向山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为指导,国内对标深圳海吉星农产品交易中心和西安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国际对标法国翰吉斯农产品交易市场和荷兰芬洛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农副产品双向流通为目标,建设一处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国际化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形成完整的标准化农副产品基地发展、销售及加工产业链,成为全国知名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进出口贸易基地。“里岔最终将被建成大型的综合物流中心,目标是成为半岛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农副产品商贸物流信息中心、农副产品区域配送中心、大宗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和保税仓储中心。”胶州市物流工作推进办公室有关人士说。
背景交通和产业具备优势
为何选址里岔建设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对此,刘海勋说:“是因为该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农产品资源优势。”
据悉,里岔镇位于胶南西南部,黄岛区、胶州市、诸城市、高密市四区市交界处,周边连接济青、环胶州湾、同三、青莱四条高速公路,省级干线朱诸路、董张路以及规划中的青岛市南北大通道、胶州市东西大通道穿越其中,附近有胶济、胶黄、胶新三条铁路通向全国各地,距青岛国际机场、董家口港、青岛前湾港均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同时,里岔镇建有国家级蔬菜标准示范园和奥帆蔬菜供应基地,年种植蔬菜面积10万亩;建有国宝里岔黑繁育基地;培育了晨海草莓、少海有机茶、洋河崖有机蔬菜、南阜胶白、利生源杏鲍菇等特色农业品牌。里岔有江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现已完成茶叶销售网点300套,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30亿元。
而胶州为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量近百万吨;大白菜年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近百万吨;胶州也是大葱、洋葱、辣椒、生姜等农产品的主产区,单品种年种植面积5万亩。据不完全统计,相邻的高密、诸城、平度、胶南、即墨等县市基本农田1300万亩,农作物总产量约1000万吨。同时,胶州也形成了多个大型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例如于家村辣椒市场、丁家庄蔬菜交易市场、金胶州蔬菜交易市场、胜利水果批发市场、云溪水产品批发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胶州市每年为青岛市外地区供给淡季菜50万吨,年交易额约为15亿元。同时胶州市也是江、浙、福、广一带水果的销售基地,每年销售量达40万吨,年交易额约为16亿元。
因此,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选址里岔镇,交通便利,能够满足青岛市区未来城市发展对农副产品配送的需求;距离前湾港较近,有利于开展农副产品进出口业务;远离胶州城区,发展空间广阔,避免了交通、管理、环境等方面问题;周边区域农业发达,有一定的产地基础。